“詩和遠方”。意思是文化與旅遊的結合,文化可以更好地走向“遠方”,旅遊就更有“詩”意。文化無疑是旅遊最好的傳播方式之一,從古到今,文化有千千萬萬種傳播載體,尤其是進入數字化時代,傳播文化的工具日新月異、層出不窮,旅遊是其一而並非唯一。
即將過去的2018年,“文旅融合”無疑是個熱詞。文化與旅遊的關系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各種說法眾多,有的雖然生動但有待推敲,現揀其要者略加評析。
“詩和遠方”。在文化和旅遊部掛牌當天,一位記者寫了一篇《詩和遠方》的短評,“詩”比喻文化,“遠方”比喻旅遊。意思是文化與旅遊的結合,文化可以更好地走向“遠方”,旅遊就更有“詩”意。比喻的用意無疑是積極的。文化無疑是旅遊最好的傳播方式之一,但並非唯一的方式。從古到今歐美vodafonewifi18,文化有千千萬萬種傳播載體,尤其是進入數字化時代,傳播文化的工具日新月異、層出不窮,旅遊是其一而並非唯一。
“文化為魂金年會app下載官網,旅遊為體”。“靈魂”與“載體”說源自2009年9月文化部與國家旅遊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文化與旅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原文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重要載體》。
“旅遊沒有文化就等于沒有靈魂”千真萬確,但不能反過來說“沒有旅遊文化就沒有了載體”。文化的載體千千萬萬、而且不斷創新。旅遊是“重要載體”,而非唯一載體,“重要”兩字不可少金年會app下載官網。
“旅遊沒有文化就沒有靈氣,文化沒有旅遊就沒有活力”。前一句十分正確,後一句過于絕對。文化並非靠旅遊才“活”起來的。固然不少古鎮、古村、古街瀕臨毀滅的邊緣,開發旅遊確實讓其得以搶救與激活歐美vodafonewifi18,但是沒有物質與非物質的文化遺存為基礎旅遊也不可能憑空而起。即使有些仿制的古鎮古街,也離不開歷史文脈的積澱。不少仿建的“古”鎮“古”街盡管有“形”而無“神”,缺少原真而鮮活的文化內涵和意境,依然冷冷清清“活”不起來。旅遊使文化更有活力,文化使旅遊更有靈氣。只有同時遵循文化傳承與旅遊發展的規律,並使兩者有機融合,文化才有活力歐美vodafonewifi18、旅遊才有靈氣。
“文化是旅遊最好的資源,旅遊是文化最大的市場”。把文化和旅遊的關系說成資源與市場的關系雖有其合理的因素,就旅遊資源而言,除了人文資源(文化和社會資源)之外,還有自然生態資源歐美vodafonewifi18。人文資源與生態資源兩者性質不同,沒有可比性,不能說誰“最好”。就市場而言,文化產品和旅遊產品的消費主體都是人,其區別是旅遊產品只有離開慣常居住地才能消費,而文化產品在家庭內外、社區內外、居住地內外、國內國外都可以消費。以此而言,文化產品的市場比旅遊產品的市場大得多。旅遊消費是文化消費中的一種,文化市場就空間範圍而言大得多,就人群而言廣泛得多,不成其為“最大的市場”。
“文化產業一旦與旅遊融合就能贏得人民大眾,也才能成其為產業”。無論文化產品還是旅遊產品,“贏得人民大眾”的消費才能轉化為商品,才能成其為產業歐美vodafonewifi18。旅遊與文化的融合既豐富了旅遊產品,又擴大了文化產品,帶動了文化產業的壯大,文化旅遊業成為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共同發展的生力軍與增長極。但是文化產業並非只有旅遊一種業態,文化產業中還包括新聞信息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文化投資運營網絡文化服務等,還包括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這些文化產業並非都是與旅遊融合才成為產業的。文化產品與人民生活結合就成其為產業。就民眾在其常住地對文化產品消費的頻率金年會app下載官網,、規模與種類而言,比民眾在非常住的旅遊地對文化產品的消費要大得多金年會平台入口,。對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而言,民眾在其常住地對文化產品的消費永遠是文化市場的主體,外來遊客對目的地的文化產品的消費是對該地文化市場的補充。只有少數本地人口少而遊客總量遠多于本地人口的國家(如馬爾代夫)或地區(如我國三亞),旅遊才是文化產業的消費主體。
的確,一切休閒與旅遊活動、項目、產品、消費、服務、宣傳、廣告等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即使是離開慣常環境的自然觀光、娛樂健身也具有文化意義,旅遊現象歸根到底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從這個層面上說“一切旅遊都是文化旅遊”也未嘗不可。但正如旅遊產業不能與文化產業劃等號一樣,並非所有的旅遊都稱得上“文化旅遊”金年會官方在線入口,。
從旅遊類型分,基本上可分為休閒性和事務性旅遊兩大類,離開慣常環境的商務、會議、展覽、醫療、探親、宗教信仰者的朝拜等屬于事務性旅遊(更準確說是“旅行”)。休閒性旅遊大致可分為自然旅遊和文化(或人文)旅遊產品兩大類,以山、林、草、田、湖、河、海和沙漠等為主體的旅遊為自然旅遊或生態旅遊(即大眾化自然旅遊的升級版),以名勝、名城、名鎮、名村、名人故居、主題公園、旅遊演藝金年會app下載官網、博物館、歷史紀念地為主體以及鄉村旅遊、工業旅遊、研學旅遊、科教科考、軍事旅遊、非宗教信仰者的廟宇觀光考察等都可稱為文化(或人文)旅遊,還有一種自然與文化兩者兼備的復合型旅遊產品,但是不宜把所有旅遊都放到“文化旅遊”的筐子裡。
“能融則融,盡融多融”。在人們熱議“文旅融合”之際,此論一出似有耳目一新之感。文化與旅遊有眾多共同之處、重合之處,可以融合,但是如上所說,兩者畢竟是不同的範疇,還有不少不同之處,是不能融合的。如有些民族的風俗習慣(如天葬)歐美vodafonewifi18、宗教儀式(如藏傳佛教中密宗的某種修鍊儀式)是不能向遊客開放的。
“能融則融金年會app下載官網,盡融多融”,要求因地、因時制宜推進文旅融合,並不要求所有的文化與旅遊行業、企業、機構和項目都要去做“文旅融合”,應該注重文旅融合的效果。
時下“文化旅遊”成了標簽,與旅遊沾邊的會議論壇、規劃設計、企業組織、田園小鎮、綜合體、度假區等都貼上了“文化旅遊”的標簽。這個現象並非壞事,說明文旅融合已成社會共識;這個現象也非偶然,說明文化與旅遊的融合已成為今後休閒與旅遊發展的潮流歐美vodafonewifi18。但如果把“文化旅遊”當作標簽,終究不甚妥當金年會app下載官網!。
只有旅遊管理者、經營者、服務者、研究者和參加者都懷著對文化的尊重與敬畏金年會app下載官網,具有人文情懷和文化素養,參與到旅遊服務和消費活動之中歐美vodafonewifi18,才稱得上是文化旅遊。否則如果用野蠻人心態和行為,即便是開發或去了文化旅遊目的地,得到的只是偽文化、劣質文化的感受。(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原旅遊研究所所長 王興斌)